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沈抚示范区党建工作部:
??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线,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职能作用,促进球探足球比分民营经济发展壮大,制定如下政策措施:
??一、加力支持民营企业稳岗扩岗。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至2025年底。推广“直补快办”服务模式,推动社会保险补贴、一次性扩岗补助、技能培训补贴等惠企政策精准直达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。降低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申请门槛,将符合条件小微企业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额度提高至5000万元,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。
??二、强化民营企业用工保障。持续实施“春暖辽沈”特色就业服务专项行动,加力岗位挖潜扩容,自下而上摸清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用工需求,建立球探足球比分岗位信息统一归集发布机制。建立健全人社服务专员制度,实施“人社干部进万企”行动,为重点民营企业提供“一对一”“点对点”用工服务。
??三、强化民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、招聘信息发布、用工指导等均等化服务。在民营企业聚集地布局建设一批“舒心就业”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站点,就地就近提供公共就业服务。组织开展“民营企业服务月”等活动,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、综合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相结合,增加小规模、定制化现场招聘活动场次。
??四、加大创业支持力度。构建创业培训、创业服务、创业孵化、创业活动“四创”联动支持体系。围绕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开发特色培训项目,实施“技能+创业”培训模式。推行办结创业“一件事”,实现就业创业证申领、养老保险参保登记、创业补贴申领、经营主体登记注册、纳税人信息确认等事项打包集成办理。对重点孵化项目,采取干部定点联系、加大融资支持、协助商业推广等方式,在一定周期给予“跟踪陪跑”帮扶。
??五、支持民营企业引育人才。建立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调查和信息发布的常态机制。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,对于新建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给予15万元奖励;对新进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的博士后研究人员,给予10万元奖励;在民营企业工作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申报或申请认定职称。支持民营企业建设引才引智基地,对民营企业引进的外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、科研创新团队成员,可为其办理5年以内的工作许可。
??六、支持民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。实施“技能照亮前程·匠才助推振兴”培训行动,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发挥职工培训主体作用,重点围绕人工智能、先进制造、养老家政、康养托育等领域,开展岗前、转岗、新型学徒和高技能人才培训,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。细化“技能兴企·强链增收”系列措施,推进各类院校、科研机构、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建设“产教评用”技能生态链,支持龙头企业担任链主企业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,开展技术攻关、技能传承等工作。
??七、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评价通道。创新组织实施民营企业职称评审“直通车”活动,开通“头部企业评审专车”、开展“中小科技企业服务专场”、开设“技术技能人才贯通专线”,并对创新能力、实效、质量、贡献突出的企业和个人,给予相应的职称评审优惠政策。在民营企业推广落实“新八级工”职业技能等级制度,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,对技艺高超、业绩突出的民营企业一线职工,可打破学历、资历、年龄、比例等限制,直接认定其相应技能等级。
??八、完善社会保险惠企政策。实施超龄劳动者、实习学生和见习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政策。以出行、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行业为重点,在球探足球比分开展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,分散平台企业职业伤害风险。将民营企业纳入工伤预防覆盖范围,切实提升民营企业和职工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,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,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。
??九、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。常态化开展“社保服务进万家”活动,加强对民营企业社会保险政策宣传,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。深化社保领域综合窗口改革,按照“统一收件、分类处理、统一出件”模式,实现服务事项、受理标准、申请材料、办理时限、行使层级、办理环节、审核结果“六统一”。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为驱动,探索推进AI辅助智能问答、智能导办、智能预审等服务。持续打造“服务大厅+基层点位+社银合作+网上办理+特色服务”的标准化应用场景。
??十、引导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。探索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新路径,依托大数据归集、企业“用工自检”等方式建立“和谐劳动关系企业”日常动态评价新模式,积极培育和谐劳动关系企业。持续加强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员示范培训,努力提升劳动关系协调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。推动民营企业工资集体协商,引导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,支持民营企业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。优化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,推动民营企业完善劳动争议内部协商解决机制。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,推动建立劳动争议“一站式”服务窗口。
??十一、优化劳动保障监察服务。依托短视频、直播等新媒体平台,开展“送法进企业”“以案释法”“法治体检”等普法宣传活动。全面落实规范行政执法公示、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。推动“柔性执法”与“刚性监管”结合,落实行政处罚法“轻微违法不处罚”和“首违不罚”规定,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清单,减少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。
??各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充分调动运用资源力量,形成齐抓共管、系统联动的工作格局。建立完善常态化服务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机制。要按照“全周期”链条式标准,全面梳理服务民营经济事项,统筹实施好“智慧人社”便民服务提升行动,持续优化综合服务窗口,扎实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,不断深化“就近办”服务。要注重干部队伍建设,强化纪律意识、服务意识,努力提升业务能力、综合素质,以行风建设为抓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。
??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
??2025年7月2日